從上帝手中搶時間:地震速報 EEW (強震即時警報)
閃電信差,帶來災難前的預告
凌晨1點多接近2點,台北突然無預警停電,周遭頓時變得漆黑又安靜。約莫10秒後,眼睛好不容易稍微適應黑暗,緊接著卻是一陣劇烈的天搖地動,劇烈的晃動長達102秒,撼動全島。
這是台北許多民眾對921大地震當晚的共同記憶:先無預警停電,約過了10秒後,才開始感覺天搖地動。
電力系統停電,就像是快如閃電的信差,提早飛奔至台北,向大眾警示地震即將來臨的預告。
地震速報,化身閃電信差
原來,地震波在第一時間摧毀中寮變電所,由於中寮變電所為台灣電力輸送的中間點,全島電力立刻癱瘓。台北距離震央南投較遠,因此在地震發生當下,台北民眾先是發現停電,約10秒過後才感受到地面搖晃震動。
在這次地震中,電波比震波快了數秒,提前抵達北部地區。而 地震速報 (強震即時警報、Earthquake Early Warning;EEW)也是應用類似原理,利用網路通訊化身為腳程最快的信差,搶在震波到達之前,事先發出預警。
地震速報系統,是在發生地震當下,利用震央附近地震站觀測到的早期震波資料,快速計算出地震規模、位置與深度,預估出震央附近地區的震度、震波到達時間等資訊。
發生地震時,最具破壞性、威脅性的地震波是S波,平均移動速度為每秒4公里;因此,地震速報就是利用快速通訊等方式,搶在S波之前,即早通知附近地區,以爭取數秒至數十秒的應變時間。
地震速報應用最發達的國家為日本,當地稱為「緊急地震速報」,由日本氣象廳提供。當推算最大震級達5級以上時,系統會立即向可能發生4級以上地震的地區示警。
從2006年起,日本開始將這套系統供應一般民間企業,2007年10月起開放一般民眾使用,為世界上最早開始實行全國性地震速報系統的國家。
台灣亦不遑多讓,中央氣象局目前已建置地震速報系統,當本島地區近岸10公里內發生中大型有感地震後,中央氣象局即會在20至30秒內完成初步地震資訊、各地預估震度以及預估地震到達時間等訊息,並立刻對外發送。而距離震央100公里以上的地區,氣象局更可提前10秒以上事先發出預警。
黃金十秒,災情減緩
地震速報系統最大功能,即可以提前數秒至數十秒發出預警;這段短短的黃金時間,彷彿是以平凡人類力量,努力從上帝手中搶時間。
這段從上帝手中搶回的黃金時間,影響有多大?
民眾能緊急避難應變,高速行駛中的交通工具能及時減速,維生、瓦斯管線可以自動關閉,避免引起火災。醫療院所可以暫停執行手術,或啟動備援醫療計畫,以降低傷亡;核電廠反應爐可以自動關閉,避免發生輻射外洩、擴散。工廠生產線能及時停止運轉,資訊通訊軟體的讀寫執行動作能及時停止,以降低企業虧損,避免經濟受創。
短短的黃金10秒鐘,或許人類仍舊無法立刻反應,但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秘書長鄭錦桐指出,「機器設備、或預先設定好的阻斷設備,能夠及時反應,減少生命財產損失。」
日本311大地震相關新聞報導中,曾有日本民眾如此描述當日情景:當天下午,在東京JR新宿車站附近一家咖啡廳內,突然間,所有民眾手機同時響起,打開一看,是「宮城地震 15 秒內會抵達東京,請立刻避難」的預警內容。
當下所有人立刻往外衝,不久後,地面果然開始劇烈搖晃。短短數秒鐘的提前警示,除了挽救無數性命,也降低社會經濟損失。
311大地震後,日本更體認地震即時、當下預警的重要性,再加上日本民眾持有智慧型手機比率高,相關業者也利用行動裝置載具的高普及率,將手機加入地震速報系統功能。
人禍,才是釀成震災的主因
地震速報響起了,日本東京一所國小學童們,不慌不忙地戴上充氣式防災頭巾,安靜躲在桌子下,課堂老師也冷靜地將門窗打開,就像平常每月例行一次的地震防災演習一樣。
過了不久,警報鈴聲再度響起,所有教職員、學童都衝到空曠操場上,依序排排坐,沒有人哭泣,也沒有人講話。這一天,正是2011年3月11日,日本東北部發生規模9.0大地震的那一天。
日本學校每月例行一次的防震訓練,是讓311大地震災情減緩的主因;而協助日本民眾與地震「相處」、提早發出預警資訊的最重要幕後功臣,則是地震速報系統。
日本民眾活在「隨時可能發生地震」的風險認知中,家中隨時備妥防災包、應急糧食、手電筒;而日本作家加藤嘉一亦曾撰文指出,日本常態性發生地震,已經讓當地民眾視地震為一輩子需要打交道的「朋友」,地震速報系統,更是融入日本民眾的日常生活。
只要發生地震,日本氣象廳即會和電視台合作,電視台會立刻播出地震即將來襲的倒數警示訊息,當下電視節目也會暫時中斷,並進入地震速報畫面;各大公共場所也會立刻播送地震警報廣播,提醒民眾迅速疏散。
地震常被視為天災,然而,許多災害帶來的傷亡、社會經濟損失,往往是出於人禍。而人禍,也包含民眾危機意識的缺乏。
防災就像是購買保險,知道未來可能會發生風險,因此提早分期付款;事前準備愈多,災後損失就愈少。在這場「災害賭局」中,只有上帝能夠開賭盤,但誰會獲勝?鄭錦桐反問:「你敢毫無準備,就下賭注嗎?」
低頭族,也能自救救人
「叮咚,叮咚!X4級地震,X4級地震!」除了警示語音,手機也開始強烈震動,鈴聲大作,光線不斷閃爍著。同一時間,手機或平板電腦畫面跳出警示畫面,震央、地震規模、震度以及不斷倒數的秒數等資訊,通通顯示在畫面上。
這是由台灣App業者KNY Co.開發的地震速報系統,是內建在「KNY台灣天氣」Android App應用程式的功能。Android使用者可以直接在 Google Play 搜尋「KNY」或連結網址 https://kny.app 直接下載使用。
「KNY台灣天氣&地震速報」就像一個隨身攜帶的小型氣象台,除了可查詢各種天氣資訊,其地震速報系統,更是全天24小時與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連線,當發生規模4.5以上地震時,將立刻發出強震即時警報通知使用者。
進入「KNY台灣天氣」App主畫面後,左上方的設定選項可以設定開啟「地震速報」,並可選擇震級通知提醒,建議一般使用者可選擇3~4級以上的中型地震通知。
開啟通知提醒後,由於台灣地震頻繁,為了避免頻繁的輕微地震通知干擾作息,可再調整每個震及警示聲音量大小,此即完成初步地震速報設定。
接下來,可以點選「模擬地震速報」功能,App會模擬地震發生時的通知情況,一齊發出鈴聲、語音、震動以及燈光閃爍等警示提醒,並直接在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中跳出警示畫面,以提醒使用者緊急應變。
一般警示系統多半是採用2至3種警示方式,但「KNY台灣天氣」的地震速報系統卻採用4種警示方式,包括:鈴聲警示、語音播報、連續震動以及LED閃光,同時涵蓋聲音、光線、振動等多種警示因素。這樣全民化、友善化的設計,可友善視覺、聽覺障礙者,讓地震發生的當下,能提供最多使用者接收即時警報。
除了一般使用者自行操作的地震模擬情況,App 還針對機關團體、學校、公司以及防救災單位,提供「演習」模式。演習模式能讓各機關單位在進行地震演習時,直接使用App提供的地震速報系統,讓演習更具真實感,培養地震減災緊急應變能力。
目前「KNY台灣天氣」App 以 Android 平台為主要下載點,但KNY Co. 也希望能讓該款App在其他平台儘快上架。
除此之外,為了讓中央氣象局建置的地震速報系統能擴大服務滲透率,KNY Co.也與台灣防災產業協會、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以及新光保全合作,著手開發更多樣化的地震速報系統相關設備與服務,提升普及度,以利台灣民眾緊急避難應變逃生。
預防加上預防,與地震的相處之道
同樣坐落在頻繁運動的板塊上的日本,地震造成的傷亡卻往往比台灣輕微,日本人看待地震,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哲學觀。「預防」的觀念深植日本民眾內心,也讓他們從「地震大國」變成「減災大國」。
日本作家加藤嘉一撰文描述,日本發生栗原地震當晚,他打了通電話給自己的母親,母親這樣告訴他:「發生地震再正常不過,我們沒有資格把它說成天災;自然給人類賦予的恩惠太多、太多,重要的是盡量預防,減少災後的損害。」
對台灣而言,地震也不該被視為天災,而是大自然活動的一種力量。防災無法阻擋所有災害,而上帝的指令,人類亦難以全面抵擋,「與其說是防災,倒不如說是減災。」鄭錦桐說。
台灣民眾該學習的,是藉由將地震速報系統與日常生活融合,學會如何與地震「相處」,減緩大自然活動可能帶來的人為損害。只有預防,才能走向減災,才是與地震的相處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