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合所得稅申報軟體很難用,怎辦?

每年的 05/01 是綜合所得稅申報的第一天,今年卻在申報首日,發生報稅系統史上最嚴重的大當機,財政資訊中心請受託辦理申報系統業務的關貿網路公司處理,搶修逾6小時才讓報稅作業恢復。

2017-05-01 12:54 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,最新消息公告:

HOT! 今日適逢五月一日勞動節及所得稅報稅首日,報稅民眾量大,造成機器負荷過重,目前財政資訊中心政積極調派資源緊急處理中,俟設備資源加入系統後應可紓解目前塞車情形。

(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,2017-05-01 12:54:37 截圖畫面)

 

每年 5/1 是勞動節,勞工朋友們放假,有一整天的時間好好報稅,每年要繳稅的時候,心情總是有起伏,已經得花錢繳納所得稅(或是希望提早退稅),更得花時間處理繳稅申報事務,卻遇上這種當機事件,如果當天去國稅局櫃台申報,大概一個美好假期就沒了。

我是當天中午前,嘗試透過電子結算申報繳稅系統進行申報,身分驗證通過後,一直無法查調所得資料,只出現一些難以理解的錯誤訊息,以為是身分驗證有問題,換了別的方式登入,還一樣的情況。想說都打算第一天盡國民義務提早申報了,能不能早上就處理好,乾脆再換別的作業系統,仍然一樣情況。心想,難道我的身分在這個財稅系統中消失了,該不會要親自去櫃台申報吧!!最後開啟了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,才看到公告,原來是系統超載。

等到下午三四點時候,系統逐漸恢復正常後,終於申報成功了。此時看到社群訊息上的朋友圈,開始出現每年都會問的幾個問題:

  • 為什麼報稅軟體難用到爆炸?
  • 沒有 Windows 怎麼辦?Mac 怎麼報稅?
  • 可不可以用 手機/平板 報稅啊?
  • 身分驗證要怎麼登入?什麼是自然人憑證?健保卡怎麼登入?
  • ….

如果你是部落客,來寫個報稅教學文章,每年報稅季節一到,一定可以賺到不少流量,標題大概可以下:「教你一秒完成報稅」、「原來可以這樣報稅,大家看到後都驚呆了」、「快速報稅懶人包」。

為什麼我們國家的稅務申報系統,會變成這樣呢?先來看看歷史吧,來去「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」瞧瞧。

 

綜合所得稅資訊化歷程

先看一下綜合所得稅資訊化的演進過程:

  • 民國 57 年時,進行扣免繳憑單、非扣繳資料與結算申報書的集中登錄建檔,爾後結算申報退稅作業、申報及未申報核定發單作業,以及核定更正發單等作業,又陸續納入作業系統的開發,進入資訊作業的環境。
  • 民國 86 ~  90年間,採用二維條碼報稅的比例大幅提高。
  • 民國 99 ~ 100年間,規劃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稅額試算服務。
  • 民國 100年5月上線提供結算申報服務。主動運用所蒐集之扣(免)繳所得資料,以標準扣除額替納稅人計算稅額,繳納稅款即完成申報。
  • 民國 101年及102年賡續提供本服務,並逐年精進服務,以電子化服務達到簡政便民效益。

再來看看資訊系統的演進:

  • 民國  57 年起陸續分別開發建置,一共使用3種主機與將近20,000個程式進行處理,架構龐大,環境複雜。
  • 民國 85 年財政部第33次全國賦稅會報決議,由財政資訊中心、賦稅署與5區國稅局共同成立專案小組進行規劃。
  • 民國 86 年,行政院核定進行「稅務資訊作業平台移轉計畫」,並且於88年2月完成委外標辦。
  • 民國 89年6月,承商完成財政資訊中心與5區國稅局的電腦軟硬體建置。
  • 民國 88~93年 規劃第1階段「網際網路報繳稅作業」。
  • 民國 90年時,資訊安全系統正式建置完成,可以線上查詢安全管制紀錄細項資料。
  • 民國 90年2月22日,應用系統整合測試驗證完成,國稅系統正式進入資料庫管理、高速網路連線、全面安全防護的電子化維運環境。
  • 民國 91 年1月,財政資訊中心進行國稅資訊平台「整體系統效率規範測試」。
  • 民國 91 年3月,正式整體業務應用系統100個驗收作業,系統共開發測試了8,297個程式,完成1,400多項正規化資料庫表格,同時將歷史資料媒體檔案,合計10,504個檔案與1,784捲磁帶完成檔案轉換。
  • 民國  94~99年 第2階段「網際網路報繳稅作業」,將二維條碼申報方式及條碼繳款書繳稅方式納入。
  • 民國  99年5月推出「綜所稅扣除額單據電子化」
  • 民國 99-102年財政資訊中心推動賦稅資訊系統整合再造業務。賦稅再造整體實施計畫,構思以單一納稅個體(自然人/法人)為中心來提供服務。
  • 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繳稅作業從88年申報戶122戶﹔成長到103年申報戶407,1801戶(網路+二維)。

 

壟斷性的公共服務

從上面的歷史資料,可以看出財政部在 1999 年 (民國 88年) 起至今,透過網際網路進行電子申報的努力。而在經過了快 20 個年頭,我們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的申報方式,是否可以再更進一步的演進呢?

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,報稅的這個服務,一直以來政府都是自己扛在自己身上自己作,資訊系統則是委外標辦處理,但仍屬於一個封閉性、壟斷性、集中性的公共服務,由於這些特性,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錯,系統就會塞住無法運作,就像這次大當機事件一樣。

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的過程與內容,由於具有高度的隱私性,整個流程一直以來以封閉、壟斷、集中的方式規劃是可以理解的,但納稅義務人就只有一種服務可以選擇,就是財政部提供的方式,別無分號,沒得選擇。就算這系統它不好用,就算它會當機,你還是得用,如果你不想用,那就是回到紙本申報吧。

通常壟斷性的市場,進步速度是極為緩慢的,幾乎讓你感受不到他在進步,財政部都努力了快 20 年了,每年民眾透過網路申報綜合所得稅的時候,仍然抱怨連連,原因大概就是在此,什麼事情都自己來。

 

那有沒有什麼可以改善的路徑呢?每年大部分的建議,都希望目前的軟體或流程,做的更好一點,支援多一點系統,但仍然把期待侷限在財政部身上,希望他可以獨自改善,我認為沒有外部的競爭加入或是協助,是很難發生變化的。

以下我作比較另類的方式發想,看看是否能產生一條新的路徑。

 

公私夥伴關係的公共服務

我們從整個申報作業來看,似乎可以拆成 3 個區塊

  1. 身分驗證
  2. 財政部所存之所得資料
  3. 申報作業

如果上述的三個區塊,可以拆開,部分工作分散給民間處理,是否可行?

 

身分認證:

目前綜所稅電子結算申繳系統的軟體,使用網路申報方式,登入身分認證方式有以下四種:

  1. 自然人憑證 – 內政部
  2. 金融憑證 –  金管會
  3. 健保卡 – 衛福部
  4. 身分證統一編號+戶口名簿戶號 – 內政部

可以看到認證方式,逐年可以透過更多政府機關來進行認證,未來是否特許行業所發出的身分數位憑證,也可以加入呢?

我舉一個例子,例如電信業者所發出的數位憑證,是否可用?每個人幾乎都持有一個電信門號,電信門號在申請的時候,都需要繳驗雙證件,對民眾而言,跟申辦銀行帳戶流程幾乎一樣。

雖然身分認證這一塊,目前應該是比較難從政府體系授權出去,但在數位憑證的基礎建設再努力一些,是有機會提供更多元的登入方式。相信除了金融業、電信業可以提供以外,還有其他產業也應該可以加入數位憑證身分認證的這一環。

 

2.財政部所存之所得資料

所得資料是上個年度的資料,不會再異動了,可以想像就是一個大資料庫而已,這個雖然也可以授權出去分流,但這些資料一旦外流,大概沒人可以承擔這些責任,這個先不要想好了,目前的氛圍大概也不適合這樣作。

 

3.申報作業

這一塊就是一般使用者會用到的部分,例如軟體申報、網站線上申報等,這一塊也是最令納稅義務人詬病的地方,因為這直接就是納稅義務人申報的「窗口」啊,只要這邊難用,後面的系統再穩定好用,每年都還是會被抱怨。

但這一塊,也是最容易授權出去的,一旦改善,人民的好感度會大增不少。

申報作業屬於最末端的「窗口」(終端、或應用),只要 1.身分認證2.財政部所存之所得資料 的基礎建設建構完成後,財政部建立好一個存取標準,開放允許經過授權與認證的廠商介接,則民間就可以進行各式各樣的申報系統的開發,民眾進行稅務申報的選擇則會非常多樣化,財政部也不用再煩惱民眾的需求每年一直改變。

例如:

  • 想要用 Mac 軟體申報,好,民間自行開發。
  • 想要用 Linux 軟體申報,好,民間自行開發。
  • 想要用 智慧型手機申報,好,民間自行開發。
  • 想要用更漂亮的網頁申報,好,民間自行開發。

 

一旦民間的需求,透過商業市場高效率而獲得滿足,民眾對公共服務的好感度大增,商業環境中自然會產生一個「稅務申報」相關的服務。

這可行嗎?

當然可行,美國國稅局 IRS 就有一個入口網頁, Free File Software,提供有 12 種「免費」報稅軟體。

 

疑?免費?報稅難道還要花錢啊?

是的,如果有個服務,可以幫你紀錄日常的每一筆支出、收入、投資,在報稅的時候,提供你更詳細的扣繳資料與可列舉項目,給予「合法節稅」的建議,甚至提供協助報稅服務,你是否願意買單呢?

 

想想:

  • 銀行的財富管理多了一個服務可以作。
  • 台灣的記帳軟體不再侷限於「電子發票」上的應用,還可以提供報稅服務。
  • 可能產生稅務服務產業,給予合法節稅的建議。
  • 國稅局不再疲於奔命於使用者五花八門的要求。
  • ……

在一般中小企業的稅務處理上,很多都是委託給會計事務所處理,一般的個人不是也可以作類似的行為嗎?但比較屬於B2C的服務。

 

財政部只要做好「制定標準」、「擬定規範」這兩件事情,其他事情交給民間去作,相信整個稅務申報體驗好感度,就會大幅增加。

但如果財政部仍只是想要申報軟體自己來、報稅網站自己來、甚至想開發報稅 App,那大概就難以改善了,因為問題就是在那邊:「全部都自己來。」

 

如果那納稅義務人願意將稅務內容授權出去?

國家是否也願意將稅務申報的服務也授權出去?

我們是否有機會,大幅改變整個稅務申報的環境呢?

 

民間如果只是希望「政府改善報稅軟體」,或是僅在這個題目下參與改善,此路徑最終結果,國民的報稅軟體選擇仍然只有一種。

是否思考另一可能性:「開放第三方自行開發申報系統」,由市場自行競爭,開發各種報稅軟體或入口,進行公共服務的協力。 如此國民的各式各樣的需求與問題,自然可透過市場生態多樣化去解決。

而財政部如果要繼續開發報稅軟體,仍然可以,但是,財政部得直接面對市場最殘酷的競爭,如此,官方可能會退場,或是,進而採購最多人,最好用的那一套,當成官方的版本。

 

當然還有許多細節需要去處理,才有可能達成,但我認為大架構往這邊走,是一個好的方向。